
杨贵妃与唐玄宗雕塑创意新奇,人物塑造传神

这组雕塑在讲述房琯营宫的小故事

春寒赐浴广场
葱翠骊山脚下,盈盈华清池之畔,总是凝聚着海内外人们关于唐朝的梦想,以及千古一帝关于爱情的甜蜜和惆怅。如今,古老的华清池历经岁月洗涤,经过无数建设者的心血与汗水,今日将以全新的姿容重新绽放。
至此,昔日平凡百姓们难以亲近的皇家禁地,变为14万平方米公共文化景观,并于今日全部免费对公众开放。据介绍,大唐华清城是建筑大师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的封笔之作,堪称经典。整座“城”依山而建,以“山、水、宫、城一体化”为总体格局,集文化、山水、商旅、演艺于一体,形成了景在城中、城融景中、互为表里的大型文化旅游景观。张锦秋直陈:和其他“新唐风”建筑相比,大唐华清城无论是艺术要求,还是功能和技术,都是最难、最复杂的一个项目。
喷泉、水景、彩幕、光柱、雕塑、绿地、长椅、回廊……这边仿唐建筑群落仙乐坊可供人们散步休憩,那边免费公映的水幕三维大片——大型光影水舞秀《女娲补天》溢彩流光,眼前的一切犹似当年、胜似当年。只剩古城墙遗址诉说着那些记忆中的沧桑,而我们正在千年后的现在,续写着华丽的篇章。
长恨歌营造西安雕塑新景观
兵马俑不仅是世界“第八大奇迹”,也是黄金周期间古城西安的旅游热点景区。兵马俑不仅是秦朝留下的兵俑矩阵,也是雕塑杰作组群,多年来吸引着众多艺术家的揣摩赏析。而今,在大唐华清城,一组以爱情历史传奇为题材名为“长恨歌”的雕塑群也已全部面世,共同营造着西安城东的地上地下互为映衬的雕塑景观群。
无论是白天还是华灯初上的夜晚,许多市民都爱聚集在长恨歌广场上,流连在那一对飘逸的恋人雕塑之前,谈论着他们之间那悲怆而动人的爱情故事——这件巨大的“长恨歌”雕塑群位于大唐华清城长恨歌广场中心,以大诗人白居易《长恨歌》为创作主题,以李隆基和杨贵妃为原型,以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为技法,塑造了一段传奇爱情的传神形象。整个雕塑最顶端是贵妃与玄宗的雕像,只见两人飘飘欲飞,双足幻化成一缕飘带,紧紧地缠绕在一起,永不分离。雕塑创意新奇,人物塑造传神,整个雕塑将带着游客穿越历史,感受“在天愿为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”的绝世爱恋。
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康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唐朝的骊山和华清池是皇家度假区。华清池演绎了唐太宗和杨贵妃的爱情。可以说,华清池的休闲生活方式,成为了大唐王朝浪漫时代的重要点缀。“长恨歌”雕塑群的每座雕塑,都是一个关于华清池的故事。“长恨歌”雕塑群从艺术造型到主题命名,不仅仅是对于华清池发展的回顾,更能使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盛世文化的真义。
唐太宗“手迹”
《温泉铭》西安面世
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海内外闻名,他还是一位非常痴迷王羲之的书法家。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,唐太宗留下了千古名碑《温泉铭》。在大唐华清城温泉铭广场上,这块早已散落遗失的石碑,以另一种形式重现天日。
碑刻已散失仅剩拓本
《温泉铭》书风酷似《晋祠铭》,是为骊山温泉撰写的一块行书碑刻铭文。此碑立于贞观二十二年(公元648年),中曰:“金浆玉液,可以怡神驻寿”。《温泉铭》是记录骊山温泉的重要历史文献,详细描述了唐代重新整理骊山温泉,建馆辟宫的历史场景。唐太宗独尊王羲之书法为正宗,征求天下王羲之真迹。其在书法实践方面亦是力追王羲之。唐太宗行书碑刻除《晋祠铭》外,还有《温泉铭》非常闻名。
如今,《温泉铭》行书仅存48行,总共354个字。此碑立于贞观二十二年原石早佚,从记载上看,唐代《温泉铭》原拓不下几十部,尾题“永徽四年(653年)八月三十一日圉谷府果毅(下缺)”墨书一行,证知确为唐初物。后来原拓失传,清光绪二十六年(公元1900年),道士王圆箓于甘肃莫高窟第一十六窟发现藏经洞(今编号为第一十七窟),里头就有三件唐拓本藏敦煌石室,其一为唐太宗行书《温泉铭》,残存五十行。
石雕再现《温泉铭》
如今,唐太宗这一幅潇洒而飘逸的手迹,已被镌刻在温泉铭广场中心的巨大雕塑之上,那就像是一本厚厚的大书,书上每个文字都经倾泻而下的流水滋润,再加上四周环绕的装饰纹样和龙凤浮雕,尽显历史的沧桑与厚重。
《温泉铭》雕塑面对华清宫面雕刻有“大唐华清城”铭记,另一面为唐太宗手书《温泉铭》。材质为石材,碑体长10米,宽3米。
《温泉铭》雕塑作为长恨歌雕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,经过大胆构思,几经易稿,听取了张锦秋院士的意见之后顺利完成。中国雕塑协会名誉会长曹春生表示,雕塑在表现手法上采取了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段,并融入了唐代的艺术精华,与园林艺术完美结合,将大唐的雍容华贵表现的淋漓尽致,艺术再现了盛唐的社会风貌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