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温泉铭》雕塑

霓裳羽衣雕塑栩栩如生
千年前,这里是唐代皇帝与宠妃花前月下、赏景沐浴的温柔乡。千年后又逢盛世,当年的华清宫禁苑的胜景,正以一种古今交融的形式和气派,重现在世人眼前。昨日,记者提前探访,走进了刚刚落成的大唐华清城。
唐韵中凝聚着一缕“仙气”
当年,骊山华清宫一带,是庄严威仪的皇家禁苑。能走进其中的,唯有前呼后拥的天子仪仗。而在千年后的今天,平凡百姓也能漫步在骊山脚下,欣赏当年皇家气派的迷人风采。
郁郁葱葱的骊山,被崭新的长恨歌广场、霓裳羽衣广场、春寒赐浴广场、温泉铭广场环抱其中,犹如温润碧绿的翡翠。当人们站在春寒赐浴广场,朦朦的水雾犹如大团的云朵,簇拥着刚刚出浴的贵妃雕像,惊艳而脱俗,宛如仙境。而单听这些新建的广场那一个个浪漫而诗意的名字,一股浓烈的盛唐风韵已随风扑面而来。
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、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告诉记者,我们距离盛唐正越来越近,是时候就可以真正去圆西安整座城市所承载的盛世之梦了。她认为:骊山是个英雄山,也是个美人山,玄宗晚年最重要的活动场所也是骊山和华清宫,跟杨贵妃的浪漫故事主体上就是在这里演绎出来的。她激动地说道:“我相信这些一定会成为我们认识唐朝和世界了解西安、了解这段历史的经典之作,也一定会成为西安、乃至陕西文化旅游的一个样板。大唐华清城承载着我们的情怀,我们的盛世之梦可以在这里体现。”
尚未开放已成游人欢乐的海洋
日前,大唐华清城虽然尚未正式开放,有部分小细节工人们还在紧张地修葺完善,可这里的气势已让市民游人十分振奋了。记者见到,广场上到处是熙熙攘攘的景象,大家竞相排队在这里留影,将最完美的瞬间定格在相机、手机里……
家住大学南路的苏樱英女士带着来自青岛的老同学来到华清池游玩,刚一下车,就被春寒赐浴广场、霓裳羽衣广场上细腻生动的“飞天仕女”等雕像吸引了,举着手机边拍边发微博:“天哪!有几年没来华清池了,这里竟然变得这么美,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盛唐!”
65岁的刘玉秀阿姨就住在华清池附近,自从广场的景观基本完成之后,每天夜幕降临时,她就会带着小孙女到大唐华清城散步。刘阿姨说:“广场上的设施都很完善,我最喜欢长恨歌广场晚上灯光璀璨的夜景。这里的雕像在晚上特别好看,周围的灯光一亮,再加上灯光颜色和光柱的变动,就感觉雕像好像也在动,就像活了一样。”
“十一”期间全天候免费开放
过去在华清池门口,只有华清宫广场一处公共区域,还处在交通要道,不方便供市民游客游憩休闲。而如今开放的大唐华清城的公共景观面积达14万平方米,给市民游客提供了巨大而完善的休闲空间,最令人惊讶的是,这里的参观全是免费的。市民在火车站乘915、306路等前往临潼的旅游大巴,只需40分钟就能直达大唐华清城门口。
市民方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:“本来还发愁今年的国庆长假去哪里,玩什么。可是现在我们全家又有了新的好去处,在骊山脚下逛一逛,呼吸新鲜空气,感受千年前的历史小故事,在充满盛唐气息的仙乐坊里品尝陕西小吃,我感觉我们有种回到唐朝,做了一次古人的感觉。”
深度体验 快来,摸摸唐昭应城的砖墙 感受千年厚重的余香
其实,在大唐华清城内,还有一座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千年古城。在粗粝的黄土城墙之上,依稀可见千年前的荣耀与辉煌——这就是唐昭应城墙。昨日,不少市民游人站在露出地表的城墙遗迹前,静静地观赏、品味,若有所思。
昭应城是李隆基在华清宫居住办公时,给文武百官的“配套”住地。这座城,也堪称是当年全国政治的另一座中心,和国家行政机构的重地。“千官扈从骊山北,万国来朝渭水东”,唐代大诗人卢象在其诗作《驾幸温泉》中记述:玄宗驾幸骊山温泉,以致很多国事都在华清宫办理,使国家政治中心随之迁移,为使百官“各有寓止”,特设置昭应城于华清宫北。
然而很久以来,这座古城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,岌岌可危的城墙随意裸露在外,到处都是长满野草的荒地。如今,随着大唐华清城的兴建,沉睡千年唐昭应城穿越时空,又重新回归了公众视线……
目前,大唐华清城沿着城墙遗址保留了30米宽的遗址保护带,同时也对昭应城南城门洞进行了保护和展示。不少人经过这段黄土城墙时,都忍不住伸手前去摸一摸,留张影。来自河北昌平的游客崔一平告诉记者,“看到这里第一感觉,就是有灵魂!我最惊叹的就是西安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。可能有人会觉得,那些土堆堆没啥可看的,但我觉得就是那些东西,那些老祖宗留下来的遗迹才是最宝贝的。”
和很多游客一样,崔先生认为,没有唐昭应城遗址,大唐华清城只是一个单纯的建筑群,有了它,这里才有了文化气息,有了生命。国庆期间,市民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摸一摸一千多岁的古老城墙,感受历史的沧桑巨变。
延伸阅读
揭开“女娲补天” 光影秀神秘面纱 特效犹似《阿凡达》
天地玄黄、宇宙洪荒的场面究竟是什么模样?在潺潺流水掩映之下的三维特效大片——《女娲补天》中,女娲与伏羲在远古的那些故事、混沌懵懂的天地万物,都被格外真实地投映在4块巨幅LED彩屏之上,不少市民惊呼:颇有几分大片《阿凡达》的范儿。昨晚,《女娲补天》首次试演,记者和众多市民得以先睹为快,“十一”期间,这部大片将在长恨歌广场上为市民免费上演。
夜幕降临,大唐华清城游人如织。突然,广场上灯光全部熄灭,音乐戛然而止,整个广场变得静寂无声,似乎宇宙突然一片混沌。环绕长恨歌广场的半圆LED开始出现一系列抽象而神秘的图案,隐隐发光的陨石出现在画面深处,它们旋转着飞向观众的眼帘。随即,一颗巨大而晶莹剔透的蛋形水晶体出现,里面显露出沉睡生长的盘古。“女娲造人”的故事开始上演!五光十色的激光水幕,气势磅礡的声效音响……美轮美奂的水舞秀在观众面前绽放。
尤其让人惊叹的是,长恨歌广场南北落差达6米,在广场环形台阶中间加了光影玻璃和叠水。流水从上而下,划过透亮的玻璃,形成壮观的水幕,游人漫步水幕拾阶而上,简直是一种奇妙的享受。
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《女娲补天》之所以看着特别有范儿,将天地初始的场景表现得特别真实,其实也凝聚了不少《阿凡达》制作团队的心血,他们均是来自于新西兰的数码创意制作团队,曾参与制作《阿凡达》《魔戒三部曲》《金刚》《纳尼亚传奇》。《女娲补天》美术总监叶锦添表示:“在骊山这片充满了传奇的土地上,上演如此动人的传说和神话,不仅相得益彰,而且本身也是一个顶级的创意和让人震撼的奇迹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