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秦帝国-官方网
昵称: 密码: 会员注册 忘记密码
首页 新闻 影视 图书 旅游 互动 下载 大秦文化 产业开发 投资项目
演绎百年沧桑 传承易俗精神
更新于:2012/8/14  浏览:1981次  [打印]  [关闭]

 

  “不能提接管,应提接办。易俗社只能办好,不能办坏”。2012年8月13日,在易俗社喜迎百年华诞之际,大型主题秦腔史诗《易俗社》隆重首演。当舞台上“习仲勋改字”一幕精彩上演时,全场观众爆发出阵阵掌声,记者身边的易俗社老员工更是热泪盈眶。“习书记改字的时候,我就在现场,一字之改感人至深,充分表现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易俗社的关心与厚爱啊。”

 “习书记改字”感动全场

  “这就是当时的场景,就是当时的场景,虽然已经过去了50多年,但我仍然是记忆犹新啊”。易俗大剧院内,秦腔史诗《易俗社》正在演出,当看到“习仲勋改字”一幕时,多位易俗社老员工都激动地叫了起来。

  “习仲勋改字”讲述了这样一个令所有易俗人都永远难忘的故事:1951年7月,经中共西安市委批准,易俗社成为西安戏曲界第一个公营示范性剧社。7月13日,在易俗社剧场举行庆祝大会前,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习仲勋看到大会横额上写着“接管易俗社”的字样时,立刻指出,易俗社不属于反动团体,不能提“接管”,应提“接办”。他还表示,易俗社过去四十年在秦腔的改进上做了许多工作,有过不少贡献,他对分管文化工作的西安市副市长张锋伯,易俗社社长高培支语重心长地说道,“易俗社只能办好,不能办坏”。

  当舞台上的演员,用情景剧的方式再现了这感人的一幕时,整个剧场顿时爆发出了阵阵掌声。记者身边的老易俗人就激动地表示,“没有毛主席、周总理、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易俗社的关心与厚爱,易俗社又怎能走过辉煌的百年历程。毛主席接见电影《火焰驹》剧组,刘少奇、周总理、朱德老总观看《三滴血》,习书记更是对易俗社关怀备至。这份殊荣不但属于易俗社,属于秦腔,更属于所有陕西人啊”。

  82岁的老戏迷王大叔也告诉记者,“刚解放的时候,易俗社已经破败不堪了。根本就演不了什么戏。我当时听说,习书记非常关心这件事,专门批准拨专款对易俗社进行了修缮。在剧场前设立门厅,改北门墙为水泥墙,还安置了皮沙发座椅,并特别对舞台作了较大的改造。我们这些老百姓才有了看戏的好地方啊。”

  史诗演绎“易俗精神”

  “1个多小时的演出,就充分演绎了易俗社的百年沧桑,整部史诗以秦腔艺术为主,同时还将交响乐、合唱、配乐诗朗诵、戏剧小品以及过场戏,主持人的采访都融入其中,确实是一台佳作啊。百年易俗社确实需要有这样一部史诗”。《易俗社》首演结束后,自称“半资深”戏迷的赵先生意犹未尽地说。

  作为易俗社百年庆典系列活动的“重头戏”,大型秦腔史诗《易俗社》可谓群贤毕至,精英云集。仅参加演出的演员就达到了260余人之多,几乎集中了来自陕西爱乐乐团、陕西歌舞剧院、西安歌舞剧院、西安音乐学院、陕西知音合唱团、西安秦腔剧院公司等院团的名家。惠敏莉、李小锋、李东桥、齐爱云、李娟、任晓蕾等“梅花奖”、“白云兰奖”得主纷纷献艺,《三滴血》《火焰驹》《柳河湾的新娘》等优秀剧目纷纷亮相。

  而在“古调独弹”“还我河山”“推陈出新”“老树新花”四个篇章的演出中,《薪火相传》《鲁迅与易俗社》《同仇敌忾》《西安事变与易俗社》《声遏云天》《习仲勋改字》《共和国领袖与易俗社》等一幕幕精彩的章节,全景式地演绎出了易俗社所走过的百年秦腔路。

  唱不尽的秦腔人生,演不完的易俗豪情。从易俗社“移风易俗,启迪民智”的成立,到鲁迅连续多天听戏,并提笔写下“古调独弹”四个大字;从秦音远播为抗战而歌,到见证“西安事变”的发生;从习仲勋等领导人指导易俗社工作,到《三滴血》誉满京华;直到《柳河湾的新娘》屡获殊荣。史诗《易俗社》不但让广大观众了解了易俗社辉煌的历史,了解了老一代秦腔人的不易,更了解了“开启民智、文化惠民、根植生活、打造精品、英才辈出、薪火绵延”的易俗精神。

 

 

 
 
上一条:“秦腔不死 秦音不绝”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热议百年易俗社
下一条:打造秦腔文化街整合资源求上市
 
 
关于我们 | 联系我们 | 求贤令 | 法律声明 | 网站地图 | 相关链接
陕ICP备18004026号 至尚互动
大秦帝国官网,西安曲江大秦帝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,《大秦帝国》电视剧,作者孙皓晖,大秦帝国官方网站,秦文化产业,大秦帝国第一部《裂变》,大秦帝国第二部《纵横》,西安临潼大秦帝国影视基地,大秦帝国连环画,曲江旅游|西安至尚视觉科技有限公司(至尚互动)|Zenith 至尚视觉 策划/设计制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