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考工记——春秋战国建筑
春秋战国时齐国人编撰的《考工记》,可认为是最早的“则例”。 《考工记》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。书中记载了六门工艺的三十个工种(缺二种)的技术规则,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重要文献。书中的《匠人》篇指出,匠人职司城市规划和宫室、宗庙、道路、沟洫等工程,并且记载了有关制度,也有各种尺度比例的规定。这使后人能粗略得知周代末叶以来的部分建筑技术制度。
《考工记》指出匠人职责有三:一是“建国”,即给都城选择位置,测量方位,确定高程;二是“营国”,即规划都城,设计王宫、明堂、宗庙、道路;三是“为沟洫”即规划井田,设计水利工程、仓库及有关附属建筑。从书中关于王城的规划思想和各种等级制度,以及井田规划制度来看,是井田制盛行时期的状况,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技术水平。
书中较有名的一段文字“方九里,旁三门。国中九经九纬,经涂(涂,道路)九轨。左祖右社,面朝后市。市朝一夫。”意思是王城每面边长九里,有三个城门。城内纵横各有九条道路,每条道路宽度为“九轨”(一轨为八尺)。王宫居中,左侧是宗庙,右侧是社坛(或社庙),前面是朝会处,后面是市场。朝会处和市场的面积各为一夫(据考证一夫为100步×100步)。
 秦朝咸阳宫一号宫殿复原图
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王陵享堂复原图
|